经济
“20多年来,这个一米宽的档口累计‘招引’了上亿元(人民币)的订单。可以说,我和父亲都赶上了大陆的发展机遇。”临近年底,“台商二代”郭谕在位于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档口前粗略算了笔账,感慨道。
20世纪90年代,听说“义乌有个大市场”,郭谕的父亲郭令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义乌,为自家文具店寻找货源。
乘改革开放的东风,当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(后升级为义乌国际商贸城)发展已然成势,汇聚着最新、最热的小商品购销信息。
“我父亲赶上了眼前的商机。他们那辈人当时常说‘回大陆,堪比淘金’。”谈及父辈的创业之路,郭谕滔滔不绝。
后来,郭谕的父亲会定期来义乌采购货物发回台湾,不仅供自家店铺售卖,还销给岛内多家礼品店、百货铺。买卖越做越大,郭谕随其父“登陆”,在义乌扎根——跟合伙人开店、租仓库,在义乌周边投资、招工、设厂,生意链接全球。
近日,台商郭谕在自家档口展示热销产品。董易鑫 摄
2006年3月30日,义乌在中国县级市中率先出台《台湾居民在义乌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试行办法》。4天后,浙江省第一本台湾居民个体户营业执照诞生于此。
“虽然我们的营业执照不是第一本,但是也是头几批申请的。这个一米宽的档口,是我父亲那几年买下的。”郭谕充满自豪地说。
他的店铺主要销售自家工厂生产的玻璃瓶,很多客户买瓶子回去分装茶叶、护肤品,还有人买来装小粒的金子,积少成多,培养理财习惯。
每逢旺季,郭谕常在公司忙到后半夜。近10年来,网络的发展让他的店铺实现24小时不打烊,产品可供批发,也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。
担任义乌台商协会副秘书长后,郭谕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。这些年,不少台湾青年看好大陆的发展机会,向郭谕咨询创业事宜。
“一代人终将老去,总有后辈正年轻。新的机遇就在眼前,作为前辈我当然要帮忙链接资源、推介项目,尽我所能、鼎力相助。”他说。(完)
-
(乡村行·看振兴)“慢生意”拼出
2024-12-23
-
哈萨克斯坦姑娘瓷都“捡瓷”:拼凑
2024-12-23
-
浙江乡村收藏家“搬砖”十余年:千
2024-12-22
-
科技交响乐组曲《交响编码》在京上
2024-12-22
-
专家、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论新时
2024-12-22
-
导演大飞携《异乡来客》回到家乡山
2024-12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