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
中新网绍兴12月18日电 (钱晨菲)12月18日,“民情日记”再出发——“民情日记”的传承与发展研讨活动在浙江绍兴嵊州举行,政界、学界代表围绕“民情日记”的常写常新展开对话。
1998年,“民情日记”诞生于嵊州雅璜乡的田间地头,提出的“串百家门,知百家情,解百家难,连百家心”,成为联系服务群众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剂良方。
中共嵊州市委书记裘建勇在致辞中表示,一直以来,嵊州市在传承发展中常写常新,相继推出了“民情微群”“民情脚印”“民情大脑”,推动“民情”向“企情”“社情”拓展,并建成“民情日记”实践中心、教研中心,创新打造“民情服务中心”。
社情民意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数据显示,仅今年前10月,嵊州全市各级干部累计走访服务民众21.9万户、企业9900余家次,办理民情问题2.4万余个。
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,嵊州市对“民情日记”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拓展。活动现场,嵊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潘超英发布了“民情大脑”平台。“民情日记”参与者和见证者讲述了“民情日记”从诞生到演进过程中的感人故事。
中共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、省委两新工委书记龚和艳表示,“我们要通过此次研讨活动,深入挖掘‘民情日记’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,不断推广深化社会工作领域改革、开拓社会工作新局面的嵊州经验,通过‘民情日记’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,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,进一步引导新‘心’向党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凝聚服务群众,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。”
中共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说,多年来,绍兴不断完善机制、丰富载体,将“民情日记”书写在稽山鉴水间、民众心坎里。绍兴创新开发“浙里兴村治社”应用,完善民情事项分级流转办结模式,打造了“民情触发、民情分析、民情处置、民情评价”的工作闭环。
20年来,“民情日记”从“村情社情”记到了“企情舆情”,从“小康路上”写到了“共富大道”,从“笔尖纸上”拓展到“线上云上”,历久弥新。
活动现场,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张军斌,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,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、浙江工业大学公管学院院长吴结兵等与会嘉宾围绕“民情日记”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。(完)
【编辑:惠小东】
-
(乡村行·看振兴)“慢生意”拼出
2024-12-23
-
哈萨克斯坦姑娘瓷都“捡瓷”:拼凑
2024-12-23
-
浙江乡村收藏家“搬砖”十余年:千
2024-12-22
-
科技交响乐组曲《交响编码》在京上
2024-12-22
-
专家、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论新时
2024-12-22
-
导演大飞携《异乡来客》回到家乡山
2024-12-22